tFu.0fVyaS21ikQ1X2VnZg  

林杰樑醫師、譚敦慈護理師、林中英博士撰寫

微波食品會致癌又在網路轉載,短短1天收到數封。
其實微波爐是利用電能轉為微波所產生的高能,能將食物中之水分子產生摩擦生熱的原理來加熱食物。
因此,微波爐本身並不會使食物產生變質,而是透過水分子震動摩擦生熱使食物加熱。
雖然電磁波含有微量游離輻射,勿太靠近熱源處幾乎都是安全的。
使用微波爐加熱可以保住較多營養素

但還是提醒您注意事項:
1、不使用塑膠容器、美耐皿及有色餐具來微波。
2、不用保鮮膜。
3、儘量以磁器或拿下蓋子後的玻璃保鮮盒進行微波。
4、儘量選擇有微波標章的容器。
5、分次加熱(如需加熱2分鐘:先加熱1分鐘之後再加熱1分鐘)。
6、禽、肉類有疫情時擔心殺菌不完全,請不要以微波爐烹調只用於加熱。
7、超商便當務必拿掉蓋子及包膜,飲料或餐盒加溫不加熱。
8、微波時請不要注視微波爐的光以減少白內障風險。
9、使用時保持成人一隻手臂平舉距離。
10、超商工作人員因長時間接觸微波爐請務必遠離門縫。
11、多吃新鮮食物,少吃加工食物調理包。
12、曾經發生的微波爐危險事件,大部份都是因為不當的使用造成。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rdio-and-the-FITT-Principle

燃脂運動心率一般情況下是中低強度運動心率。那麼什麼又是燃脂運動呢?

燃脂運動就是燃燒脂肪的運動,其需要滿足下面 三個必要條件

1. 運動過程中心率要達到中低強度運動心率;

2. 運動要持續20分鐘以上; 

3. 必須是大肌肉群的運動,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

用上面的計算器,馬上得到適合你的中低強度運動心率,低於這個

範圍或者高於這個範圍,都不算燃脂運動,燃燒的也就不是脂肪了。

 

計算公式如下:

最大心率 = 220 - 年齡

中低強度運動心率 =(220-年齡)x 60% ~ (220-年齡)x 80%

 

引用資料來源: 行政院衛生署


引用資料來源: 行政院衛生署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買16包豆粉($3040)就送2包豆粉,前2000名還送豆粉種植與製作過程的光碟影片喔!

10672325_945478982135510_2845473086147965279_n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姐妹們,不要只看重內在美,更要小心乳房健康!台灣乳癌年發生人數已經突破萬人大關,但是許多女性對於乳癌仍然存在一些迷思,常見包括:「穿鋼絲胸罩會罹患乳癌?」「塗抹止汗劑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台灣乳癌好發於40至50歲婦女,雖然乳癌發生率較歐美低,但診斷為乳癌時的平均腫瘤大小卻較大。顯示女性的乳房自我檢查率較低,且傳統保守的觀念經常忌諱求醫,甚至有些人即使做自我檢查發現了乳房腫塊,卻常因沒有症狀而不以為意,錯過早期診斷的機會;其中也不乏有錯誤的迷思觀念,影響及早就醫診斷。

美國《Health健康》雜誌整理出以下常見「乳癌十大迷思」,希望姐妹們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過度大意,忽略乳癌早日檢查發現的重要性。

迷思一/穿鋼絲胸罩會增加乳癌危險?

錯!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因為胸罩的類型和材質及鬆緊度,與乳癌之間並沒有關聯性。

迷思二/大多數乳房有硬塊即是有乳癌病變?

錯!其實大約80%的女性乳房腫塊為良性囊腫。

迷思三/隆乳的人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錯!研究發現,隆乳的婦女並不會比未做隆乳手術的婦女,有更高的機會得到乳癌。不過,隆乳的婦女可能需要接受定期乳癌X光檢查。

迷思四/塗抹止汗劑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錯!美國癌症協會表示,這種說法暫時沒有科學依據。

迷思五/乳房切除之後不會再復發乳癌?

錯!乳房切除之後,乳癌復發率會降低90%,但是一些患者依然會在疤痕處出現乳癌復發。

迷思六/有乳房纖維囊腫的婦女罹患乳癌風險更大?

錯!乳房纖維囊腫是由於乳腺囊泡增生而產生的結果,可能與荷爾蒙失調有關,並不等同於乳癌。不過乳房出現囊腫應至醫院檢查。

迷思七/每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輻射會增加乳癌危險?

錯!乳房X光檢查只產生少量輻射,但不足以致癌。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女性年過40之後,每年應接受1—2次乳房X光檢查。

迷思八/不孕症用藥會造成乳癌嗎?

錯!治療不孕症所使用的藥物雖然可能會導致女性內生性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的變動,但不至於導致婦女發生如乳癌或卵巢癌等癌症。

迷思九/乳房大罹患乳癌機率大?

錯!常有人認為乳房較小,罹患乳癌機率較低,或是認為乳房大,較有機會罹患乳癌,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因為乳癌與胸部大小無必然關聯。

迷思大/父系有乳癌家族史,不會增加自己罹患乳癌風險?

錯!事實上,父系和母系乳癌家族病史同樣重要,都不可掉以輕心。

 

罹患乳癌有高危險群 「練5功」防乳癌

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過去曾有乳癌病例者、家族中有人得過乳癌、年過35歲才懷第1胎、不孕、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後、過度肥胖等。

乳癌是可以早期診斷的疾病,治療的成績也相當不錯,因此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和乳房篩檢就顯得相當重要。每位女性都應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前婦女在每次月經結束後一星期左右檢查一次,停經後及懷孕婦女則每月固定一天實施,一旦發現腫塊就應立刻就醫。

 

【健康小叮嚀】:

對於觸診無發發現的早期乳癌,可透過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來做乳癌篩檢。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癌症的發生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呼籲全民落實「練5功」,包括平常在生活中攝取足量、多色蔬果,保持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以及遠離菸害,並定期做癌症篩檢。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蛻變自我新人蛻變套組,即日起新人買2大2小送3豆!

10644850_705160226239243_474480145321014407_n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iendship is God's special way of loving us through someone else.

友情是上帝特別經由其他的人來愛我們的。

588245078_920711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od_Cakes_and_Sweet_Various_sweets_029271_  

壓力大的時侯,給自己嚐點「甜」頭,是最感紓壓的好方法,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體內代謝過剩的糖分一旦與不同器官的蛋白質和脂質結合,就會引起身體機能老化的「糖化」(Glcation)反應。

特別是35歲過後,身體的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急遽走下坡,糖化作用便容易在這個階段全面性地席捲而來;而且糖化的範圍不只限於肌膚,頭髮、骨骼、血管、腦細胞等都會因糖分入侵而衍生不同的老化現象。

減少糖類食品攝取

我們很難完全不吃到糖,因為米飯麵食,甚至是全穀類、水果與蔬菜,吃進體內後,都會變成葡萄糖,成為加速糖化作用的燃料,日本東海大學醫學部抗老化健檢醫學部指出,吃太多高升糖指數(GI)食物(如含糖飲料、精緻甜點),是身體衰老的主因,其會導致體內的蛋白質不斷與多餘糖分結合,產生老化物質AGE,而這種AGE會削弱身體細胞功能,使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沉重。

建議應限制每日糖攝取量,以低於每日總熱量10%為標準(一般成年人約為50克的糖);同時多攝取抗糖化食物,例如秋葵、山藥、納豆等蔬果。

 

-安麗愛分享 生活誌2014年8月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迷你宅宅 圖/取自網路

很多人都覺得洗頭是一件簡單的事,天天在洗怎麼可能不會洗頭呢?

但你不知道你洗了那麼多年的頭髮,有些方法其實都是錯誤的,例如用指甲抓頭皮、護髮的錯誤使用等都會造成掉髮的問題!

不管是男生或女生頭髮都很重要,男生怕禿頭,女生怕分岔!
如果不想年紀輕輕就掉光頭髮,以下錯誤的洗頭方式,快馬上改正!!!!

1.頭髮剛浸濕就用洗髮精
大家一定好奇洗頭髮不就是要用濕後就用洗髮精的嗎?其實宅宅跟大家的做法一樣用濕後就用洗髮精,但其實這樣做反而頭髮洗不乾淨,因為一整天在外,頭髮也沾染了不少污垢,先用清水洗淨才會乾淨。
正確做法:在用洗髮精之前,先用溫水沖洗頭髮一分鐘以上,等沖除一些污垢之後,再用洗髮精清潔。

2.洗頭時用指甲抓頭皮
洗頭時很癢怎麼辦?用指甲用力抓?這個方法是錯的!!很多人在洗髮時,以為用指甲用力的抓,就會洗的乾淨也減少癢,但指甲中其實藏了很多細菌,這個動作很容易抓破頭皮導致感染。
正確洗頭法:應用指腹按壓頭皮的方法,慢慢的洗頭才是最保護頭髮的。


▲別再用指甲用力抓頭髮的洗了,超傷頭皮的唷。

3.護髮素塗在髮根
因為洗頭髮的時候毛囊會打開,這時護髮素如果塗抹到髮根的話,它的化學物質容易滲入並堵塞毛囊。容易引起掉髮。
建議方法:先將頭髮用順,再沿耳朵附近往髮尖方向塗抹發梢,一定不要讓護髮素碰到頭皮唷。

4.護髮素不沖洗乾淨
有些人以為將護髮素殘留一些在頭髮上或許可以保護頭髮更柔順,但這是錯誤的。其實殘留護髮素容易混合灰塵粘附在頭皮上,進而就會堵塞毛囊,引發發炎。所以不管是洗髮精還是護髮素,都一定要清洗乾淨。


▲只要是塗抹在頭髮上的任何用品,睡前都一定要清洗乾淨。

5.濕著頭髮睡覺
剛洗完頭髮時毛鱗片是張開的,這時候如果直接睡覺很容易摩擦頭髮,導致角質層變薄,讓頭髮變乾燥。而且老人家常說,頭髮濕濕不吹乾直接睡覺不只會感冒,還會常常偏頭痛喔。

6.洗完頭馬上外出
頭髮其實也是需要防曬的,紫外線會讓毛鱗片變薄、剝落,所以洗完頭馬上外出的話,紫外線容易導致斷髮、分叉。外出最好撐傘或戴頂帽子防紫外線,減少頭髮的損害。

還真的以為洗頭髮是很簡單的事,沒想到竟然有那麼多學問...
如果看完跟宅宅一樣覺得洗個頭那麼麻煩又懶的話,不如我們相揪一起去沙龍洗吧(大誤)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文章會分為上與下篇,上篇講的是身體健康觀念;下篇則是飲食觀念。

問題 1:體內脂肪細胞的數目從小時候就固定了,一輩子都不會改變

這是錯的。

以前的教科書有提到人的脂肪細胞一輩子有三次的增加機會,分別是胎兒、剛出生一年以及青春期,不過實際上是只要一直吃的話,脂肪細胞還是會越長越多的。

問題 2:不太活動的話,你的肉就會變成充滿油脂的霜降肉

這是對的。

霜降牛肉
霜降牛肉 photo via Sidney

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的肌肉會越來越少,但如果都不太活動的話,肌肉量也會越來越少。少掉的肌肉空隙由脂肪填充,就跟霜降肉一樣,整片肉佈滿了油花,可口的呢!

問題 3:駝背不僅影響你的體態,還會讓你的臉變得鬆垮

這是對的。

我們的臉部肌理變化跟姿勢有很大的關係。一旦你習慣駝背的話,由於頸背肌肉牽引的關係,你的臉會看起來較為鬆垮。

問題 4:「爬樓梯消耗 1 大卡」與「少吃 1 大卡」,這兩種都有減肥的效果

這是錯的。

大部分人們的認知是「不都是少掉 1 大卡嗎?」 減肥的較果當然是一樣的。我想這也許是很多人想要減重的時候,總是忽略增加活動量,僅用少吃來執行減重計畫的原因之一吧。

少吃帶來的能量缺乏,身體會分解肌肉來補缺少的能量;而靠活動減少的熱量則能增加身體的肌肉量,增加基礎代謝率。也就是說,如果減重計畫裡面沒有包含增加活動量的規劃,很可能會讓你因為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率下降而使得減重結果不理想,甚至是失敗。

問題 5:不持續運動 20 分鐘以上就沒有瘦身的效果

這是錯的。

或許你曾經聽「運動要做有氧運動,運動超過 20 分鐘以後就會開始燃燒脂肪」,但實際上我們身體在能量利用上並不非如此,不管你運動的時間有多久,糖與脂肪都是會被身體用來產生能量的。而所謂運動 20 分鐘的概念,則是指當我們運動 20 分鐘之後,脂肪細胞的脂肪會釋出來被當做能量使用。

ph2_thumb[2]
圖片來源:日經ヘルス

還有一點,不管你是一次運動 20 分鐘,還是兩次運動時間加起來 20 分鐘,所消耗的能量都是一樣的喔。 不要再說沒有時間了,在一天裡頭,擅用零碎時間活動也是能增加熱量消耗的。

問題 6:激烈運動會讓人很快就肚子餓,體脂肪就不太容易被燃燒

這是對的。

有些靠運動減重失敗的人,一定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運動後,體重不減反而增加的經驗。

激烈運動時(心跳速度每分鐘 120~140 下),由於糖是比較好利用的能量來源,身體會傾向多使用它來產能,而脂肪的利用率反而會下降。激烈運動後很快就肚子餓,一不小心就吃太多東西了。

 

以上這六個問題,你答對多少呢?

先別管減肥!養成一生都能「瘦」的習慣吧!(上)身體篇」我們提到與身體相關的瘦習慣,而這篇呢,就會來談談飲食上能幫助你瘦與健康的習慣。接下來提到飲食概念,相信會有一些會挑戰你既有的認知,但它們都是有相應的研究與資料來支持的喔,就讓我們一起來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知識吧!

 

問題1:不碰油,體脂肪就不會增加了

這是錯的。

IMG_0350[5]
photo by Sidney

關於此日本讀者們的觀念都很好,不過這樣的問題在我的經驗裡,有不少人都認為吃下去的油會直接變成體內的油,也因為如此有些人對「不吃油」展現出異常偏執的行為,像是炒的菜要先過水把油洗去,或是只吃燙青菜什麼都不油都不加。

然而,實際會增加體脂肪的原因是糖攝取太多啦,當你攝取的糖超過一日總能量需求時,那些來自於糖的能量就會變成脂肪存起來。當然油脂吃太多也會反應到體脂肪上。過份不攝取油脂的話,除了影響全身生理功能的正常外,也會讓你的肌膚看起來沒氣色。

這邊所指的糖是來自於全穀類食物、精緻含糖食物、含糖飲料…等食物,看到這裡或許你會直覺地認為那就不要吃澱粉食物與甜食就好,也確實有這樣不吃澱粉的減肥法出現。但這並不是個好方法,一來這種極端的招數不是一般正常人吃的飲食組合,我們並沒有辦法長期遵循;再者,攝取適當的含糖食物對穩定情緒有幫助,同時也對日常生活與記憶所必須的。

那麼該怎麼降體脂肪呢? 用增加活動來增加肌肉量,讓身體維持較高的基礎代謝率;均衡飲食,不管是油還是含糖的食物以及其它富含營養素的食物都要吃。

問題2:蔬菜與水果要生吃才能獲得完整的營養

這是錯的。

「蔬菜不能過度烹調,否則維生素 C 會流失」這句話你是否聽過呢?

R0020290[5]
photo by Sidney

然而實際上這句話不是那麼地正確,嚴格來說是維生素 C 是水溶性維生素,很容易在烹調的過成中流到湯汁裡(尤其是有大量液體的料理),而食物本身維生素 C 的含量就會變少,加熱本身並不會破壞它的,氧化才會。舉例來說,炒苦瓜剛吵好的時候,苦瓜維生素C 的含量與生的時候;而燙綠色花椰菜,花椰菜維生素C 的含量不到生的一半。
(資料來源:日本五訂増補日本食品標準成分表,看了得不佩服日本的食品資料庫,居然連烹調後的食物營養成份也有分析呀…) 

問題3:肌膚鬆垮和骨頭老化與糖吃太多有關

這是對的。

糖份吃太多,除了會轉變成脂肪囤起來外,還有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 它會跟體內的蛋白質結合,也就是糖化作用(glycation)。我們身體內原本就會進行一些糖化作用,但過多的糖所帶來的糖化會使得蛋白質的結構發生變化,失去功能不打緊,壞掉的蛋白質還很難被代謝掉,隨著糖化損壞的分子累積越來越多,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

girl[5]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最明顯的就是肌膚變得暗沉沒有彈性,真皮層中膠原蛋白被糖化後就會失去彈性,外表出現皺紋。此外,我們的骨骼也有膠原蛋白,這部份的膠原蛋白損壞的話,骨骼的強度會變弱。

運動、隨餐攝取蔬菜與水果,並減少一次攝取太多的含糖食物,就能避免過多糖的出現在血液循環中,降低糖化的風險。 

問題4:對腦部有益的 DHA 只有沙丁魚、鯖魚之類的魚才吃得到

這是錯的。

含有 DHA(Docosahexaenic Acid) 的魚其實滿多樣的,像是鮟鱇魚、鮭魚、秋刀魚、鰤魚、鮪魚等都含有豐富的 DHA。

R0010229[6]
photo by Sidney

當然如果你擔心重金屬污染或是吃素的話,也可以攝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植物,如亞麻籽、鼠尾草籽(Chia seed)等,吃下體內後會有一部分轉換成 DHA 的。 

問題5:別在乎卡路里的減糖飲食讓人瘦,原因在於它讓整個的熱量攝取減少了

這是對的。

M130112_0136[5]
photo by Sidney

這個說法看起來好像有點矛盾,但其實是有背後的道理。當我們減少糖的攝取後,血中的胰島素就不會有激烈的變化,在這情況下,身體就比較不容易生成體脂肪。

飲食中特別注意避免過多的糖份攝取,吃適量的蛋白質、油質與蔬果,這樣的飲食是一種比較不會壓抑的飲食,也是比較容易減重成功的方法。

為什麼這樣的吃法反而會減少總卡路里的進帳呢? 原因在於富含蛋白質、纖維與適量油脂的食物較能增加飽足感,比較不容易餓,而帶來的結果就是總熱量的進帳變少了。

在這裡不是要我們都不要吃有糖的食物,而是有策略地吃這類食物,以下提供三種方法給大家參考:

  1. 選擇種 GI 值較低的全穀類食物,全麥麵包、糙米
  2. 少喝含糖飲料,喝的時候不要短時間內就把一整杯飲料喝光光。
  3. 先吃些纖維豐富的食物(蔬菜),之後在吃飯或麵食就有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

 

簡單的結論就是「要活得健康,就是要多活動,然後吃得均衡。」

記住,健康是要努力累積得來的,沒有那種不需任何努力付出就能擁有的事情。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Y_04a  

飛蚊症 - 顧名思義,既然是症,就代表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種病 :

是指眼前有黑點飄動,這種不明飛行物,那都是代表我們看到了自己眼睛裏面的東西。 

飛蚊症也是可大可小,需要醫生找出原因,輕者只是退化,但重者也需要開刀。一般人有了飛蚊症,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認為身體出了什麼毛病,「積」到眼睛來了。其實飛蚊症是一種道地的眼睛症狀,與其他身體器官的毛病完全無關。 

飛蚊症的原因 : 

飛蚊症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生理性的占20%,它代表眼睛裏面有雜質,這類患者大部份在 4 0 歲以下,而且看到眼前只有數點。第二類是退化性的占 7 5 %,它代表眼睛玻璃體退化,造成玻璃體與視網膜分開,這類患者多在 4 0 歲以上,而且眼前看到的飛蚊症只有一點。第三類是病理性的,它雖只佔 5 %,但是卻會影響視力,有時甚至會造成失明。這一類病理性的飛蚊症也有很多原因,如: 

1 . 玻璃體出血 ( 如: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 ) 
2 . 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 
3 . 玻璃體炎、視網膜炎 
4 . 玻璃體退化時造成之病變 

我們建議飛蚊症要作檢查,事實上也就是想找出這一類的病變。 

飛蚊症的檢查 : 

我們可能知道自己的飛蚊症是良性的或是病理性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除非作眼底散瞳檢查。也就是說,沒有散瞳檢查,沒有醫生可以預測推知患者的飛蚊症是那一種;也沒有醫生可以預測患者的飛蚊症是否安全;就算眼底檢查作了,除非當時有病理性的變化,否則醫生也沒辦法保證它第二天不會有變化。所以說飛蚊症是很麻煩的,定期追蹤與緊急檢查是很重要的。 

什麼時候要定期追蹤呢 ? 

1 . 高度近視 
2 . 開過白內障 
3 . 眼睛受過傷 
4 .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 

什麼時候要作緊急檢查呢? 

1 . 飛蚊變蝗蟲:也就是本來只有幾隻,忽然間變成數隻或一大團。 
2 . 合併光視:本來只有蚊子、現在連晚上關了燈都有閃電。 
3 . 一部份視野看不見、可能已有網膜剝離了。 
4 . 視力忽然不好、不知什麼原因。 

所謂的定期追蹤與緊急檢查,指的都是散瞳眼底檢查,是一種精密的檢查,但是這種檢查,也只能鑑別出當時的病狀,並不能推測以後的演變,也就是說,就算當時看出只是生理性或退化性飛蚊症,也不表示將來不會合併病理性的飛蚊症。因此有一種自我檢查倒是很方便:大家可以在早晨起床前,檔著一眼,輪流用單眼看天花板,如果某天早上看到眼前有黑點在飄動; 或是本來相安無事的黑點有數目變多、位置變動、大小改變等現象,那就要趕快看醫生了。 

如果檢查的結果只是生理性或退化性的飛蚊症,那倒是可和平共處相安無事,也不須治療;而如果是病理性的,有時就要以雷射治療,更嚴重的就要手術了。所以說飛蚊症是一種可大可小的病症,嚴重的雖只佔百分之五,但卻有可能失明,所以我們仍不可掉以輕心,等閒視之。

 

比佛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